最新熱點
農業農村部:促進漁業綠色轉型 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
水生生物資源是水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人類重要的食物蛋白來源和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。養護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資源,對于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、維護國家生態安全、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。為進一步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合理利用,保護生物多樣性,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《關于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。
《指導意見》指出,要從水域生態環境的系統性保護需要出發,以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為重點任務,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,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,促進漁業綠色轉型,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、強化養護措施、加強執法監管,提升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,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利用新局面。
《指導意見》明確,到2025年,休禁漁制度進一步完善,國內海洋捕撈總量保持在1000萬噸以內,捕撈限額分品種、分區域管理試點不斷擴大;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200個左右,優質水產品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,每年增殖放流各類經濟和珍貴瀕危水生生物物種300億尾以上;長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有所改善,中國對蝦、梭子蟹、大黃魚等海洋重要經濟物種衰退趨勢持續緩解,長江江豚、海龜、斑海豹、中華白海豚等珍貴瀕危物種種群數量保持穩定。
《指導意見》提出,到2035年,投入與產出管理并重的漁業資源養護管理制度基本建立;長江、黃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顯著改善,海洋主要經濟種類資源衰退狀況得到遏制,長江江豚、海龜、斑海豹、中華白海豚等珍貴瀕危物種種群數量有所恢復;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基本建立,水產種質資源應保盡保。
《指導意見》立足當前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利用的現狀,提出5個方面的重點任務。一是完善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制度。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,堅持并不斷完善海洋和內陸重點水域休禁漁制度。二是強化資源增殖養護措施??茖W規范開展增殖放流,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,加快推動國內海洋捕撈業轉型升級。三是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。加強重點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,開展重點物種人工繁育救護,強化物種利用特許規范管理。四是推進水域生態保護與修復。開展漁業資源調查和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監測,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重要漁業水域保護管理,切實落實涉漁工程生態補償措施。五是切實強化執法監督。加強重點領域執法監管,強化日常執法監管,提升漁政執法能力。